2019年迎峰度夏期间,华北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将继续呈现平衡紧张的局面,部分范围和时段内可能出现电力供应缺口。
小资料国家发改委进一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国家发改委5月15日发布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通知,通知称,适当延长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,将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平均折旧率降低0.5个百分点在实际生活中,因为我国还是普通居民用户和农业生产用电占大多数,因此已经实施的基本电价制度以单一制电价制度为主,两部制电价的用户较少,所出现的基本电费比重也偏小。
再次,是销售电价的设计要尽量简单、实用,方便计量和结算,同时也需要便于监管,以方便进行一段时间内的销售电价统计。这就无法体现出不同电压等级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差异,毕竟相对来说,高电压等级所需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相比的电压等级要高出很多,如果计价时不考虑这方面因素,很容易导致高电压等级的投资和运营出现亏损现象。还有就是丰枯季节的电价调整动态性不足,特别是对于夏季天热用电高峰期的调整不够及时。但这个结构在具体实施时反映出市场对电力的供求能力不足,使得用户消费水平不高,存在很大的电力浪费情况,无法有效引导用户合理消费。同时,售电方还要注意增加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,收集用户的用电需求和意见,促进能源消费革命。
三是工商业用户对居民和农业用户的补贴。另一方面体现在可中断电价、可靠性电价的推行范围较小,对于优质优价的原则体现不足。各地通过积极探索、实施需求侧响应,最大削减高峰电力1245万千瓦。
《行业发展报告2019》指出,2018年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电力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,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,加大电力结构调整力度,继续加快清洁能源发展,促进跨区跨省送电,推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,推进终端能源电气化利用水平。资源节约水平继续提升。通过中央财政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、释放减税红利,电网企业推进区域电网和跨区跨省专项输电价改革、灵活实施两部制电价,地方政府多渠道自筹等十项降价清费措施,分四批合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1257.91亿元,平均降低0.0789元/千瓦时,全国平均降幅达到10.11%。并网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创2013年来最高。
其中,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.0%、7.1%、12.9%和10.3%。全年发电用煤价格高位波动。
五是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,电力建设与运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。核电7543小时,比上年提高454小时。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电力国际合作,持续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。火电114408万千瓦(含煤电100835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2.3%),比上年增长3.1%。
除核电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提高0.74个百分点外,其他分别比上年下降0.25个、0.5个和0.13个百分点。《行业发展报告2019》附录列出了2018年电力行业大事记、电价、电力生产建设、大型电力企业发展经营等相关数据信息。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能源局建立了对8个试点的联系协调机制,甘肃、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于12月启动试运行。市场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高。
截至2018年年底,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.1亿千瓦,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0%。电力生产运行安全可靠。
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。2018年,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数量进一步扩大,煤炭、钢铁、有色、建材四个行业电力用户用电计划放开,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再上新台阶。
做好电煤含税基准价调整、燃料保供、稳定电煤价格、电煤中长协履约监督等工作,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。在改革创新上,国企放管服改革滞后于市场化建设进程,不利于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投资与运营的创新发展。其中,水电700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7%(其中,抽水蓄能162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0%,是历年来投资额最大)。并网太阳能发电17433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33.7%。华北、华东、华中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。2018年,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从前两年的总体宽松转为总体平衡。
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592克/千瓦时,比2005年下降30.1%。各方积极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精神,具体落实全年全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%的目标。
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.23千克/千瓦时,比上年下降0.02千克/千瓦时。截至2018年年底,全国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189万千米,比上年增长3.7%。
电网领域,攻克了复杂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的世界性难题,发明了电网大范围山火灾害带电防治关键技术,创新了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,全面攻克10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,成功研制世界首套特高压GIL设备并实现批量生产。市场交易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和电网企业销售电量比重的30.2%和37.1%,比上年分别提高4.3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。
其中,水电35259万千瓦(含抽水蓄能发电2999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4.5%),比上年增长2.6%。火电5.81%,比上年下降0.23个百分点)。核电447亿元,比上年下降1.6%。配电网投资额较快增长,全年完成配电网投资3023亿元,比上年增长6.4%。
2018年,电力行业发展呈现九大特征。一是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,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其中,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73万千米,比上年增长7.0%。2018年,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1634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11.1%,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30.9%,比上年提高0.8个百分点,对全国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0.0%。
通过组织督导调研,梳理前三批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,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电力业务许可、配电区域划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,加快了增量配电试点有序落地进程,同时,部署了第四批试点项目申报工作。2018年,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07.6克/千瓦时,比上年下降1.8克/千瓦时,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。
其中,国家标准49项,行业标准323项,行业标准英文版46项,中电联标准74项。太阳能发电207亿元,比上年下降27.4%。受电力消费较高增速和部分流域来水较少影响,火电、核电与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同比提高较多。八是电力企业资产总额增速回落,负债率同比降低。
电网企业实施送变电系统节电和推动社会各领域企业节电等措施,全年合计完成节约电量163亿千瓦时,节约电力431万千瓦。四是电力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,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。
在发展上,电源与电网、交流与直流、输电与配电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突出。2018年,全国主要发电企业1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787亿元,比上年下降3.9%,下降幅度同比上年收窄。
2018年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,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,践行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,显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。为全面、客观反映电力行业2018年度发展与改革情况,服务电力行业企业科学发展,6月14日,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(以下简称中电联)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》(简称《行业发展报告2019》)。